莘县“运河号子”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30名青少年传承人拜师学艺,传承千年文化新篇章

聊城新闻网 阅读:4 2025-08-10 18:42:32 评论:0

近日,我国莘县“运河号子”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莘县“运河号子”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与发扬的极大鼓舞。在莘县,30名青少年传承人纷纷拜师学艺,为“运河号子”注入新的活力,谱写传承千年的文化新篇章。

莘县“运河号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劳动号子为基础,融合了民间音乐、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运河号子”伴随着运河的兴衰,见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次莘县“运河号子”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对其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据悉,莘县“运河号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唱腔高亢激昂,节奏明快;二是歌词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三是表演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莘县积极开展了青少年传承人拜师学艺活动。在活动现场,30名青少年传承人纷纷向当地具有丰富经验的“运河号子”传承人拜师学艺,立志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拜师仪式上,传承人们向青少年传承人传授了“运河号子”的基本唱法、节奏和表演技巧。青少年传承人们虚心学习,认真练习,力求在短时间内掌握“运河号子”的精髓。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运河号子”。

莘县“运河号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莘县加大了对“运河号子”的保护力度,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传承人培训等方式,让这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未来的发展中,莘县将继续加大对“运河号子”的保护力度,推动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同时,莘县还将积极探索“运河号子”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总之,莘县“运河号子”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莘县人民共同的骄傲。30名青少年传承人拜师学艺,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谱写传承千年的文化新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莘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运河号子”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聊城新闻网,集新闻、视听、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门户,每日更新本地要闻、深度报道及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