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故事:四位劳模工匠精神照亮职场成长路

聊城新闻网 阅读:1 2025-05-16 11:57:43 评论:0

  

  在聊城市 *** 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榜样在身边”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三场活动中,四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山东省五一奖章代表以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故事,为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写下生动注脚。他们的经历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光谱,照亮了当代职场人的成长路径。

  钢铁脊梁:交警岗位上的生命守护者

  直属一大队民警姚丽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交通指挥台站成人生舞台。她创作的朗诵作品《致敬孔繁森》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其工作哲学的缩影——每天处理200余起交通案件时,她像精密齿轮般严丝合缝地运转,累计纠正违章行为超1.5万次,却始终保持零投诉记录。当暴雨中徒手疏通下水道的画面被市民拍下,她轻描淡写地说:“*的重量,就是要把群众脚底的积水变成心里的暖流。”

  荒山点翠:林场铁汉的绿色长征

  山东省红色宣讲团成员刁兴东带来的山东快书《林场铁汉王吉贵》,原型正是他自己。三十八年前,他带着17棵松树苗走进岩石 *** 的聊城西部荒山,如今这里已形成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生态林。工具磨损率见证了他的执着——每年用坏7把铁锹,手套消耗量高达120双。面对质疑,他总说:“每棵树都是会呼吸的纪念碑,年轮里刻着工匠精神的密码。”

聊城新闻网

  毫米之争:精密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卫国(化名)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他主导研发的液压阀组精度达到0.002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40。为攻克密封件渗漏难题,他带领团队进行287次工艺改良,将产品寿命从3000小时提升至1万小时。车间里那盏长明的台灯,记录着他连续工作40小时测试参数的背影。“所谓工匠,就是要把99%做到99.99%的无限循环。”这番感悟道出了质量革命的真谛。

  数字织网:IT女匠的代码史诗

  五一奖章获得者王海燕用诗歌《汗水的颜色》隐喻自己的转型之路。这位原纺织女工自学编程,开发的智能排产系统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7%,相当于每天为国家节约5800度工业用电。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1024次算法优化,同事戏称为“二进制版本的《本草纲目》”。在巾帼劳模宣讲会上,她对青年学子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用数字针脚编织产业升级的云锦。”

  这些劳动者的故事在聊城市 *** 学院引发强烈共鸣,700余名师生在“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中触摸到精神的温度。正如市 *** 新闻发言人强调,劳模工匠既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更是精神价值的塑造者——他们的存在,让“劳动创造幸福”的朴素真理变得可感可触。当姚丽指挥交通的手势与王吉贵修剪枝桠的动作在时空交错,当液压阀的金属光泽与代码流的光芒相互映照,一座城市的精神海拔正在这些细节中悄然隆起。

  在“最美科技工作者”与“榜样在身边”系列活动的接力中,聊城正构建起多层次的精神示范体系。这些劳动者用岁月打磨的专业技艺,如同黄河故道沉积的沃土,既孕育着当代职场人的成长养分,也标注着民族制造业向高端跃迁的精神坐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水线上跳动的脉搏,是数据中枢里奔涌的血脉,更是每个平凡岗位都能书写的英雄史诗。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聊城新闻网,集新闻、视听、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门户,每日更新本地要闻、深度报道及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