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民俗学会发布《黄河农耕谚语集》:传承千条民间智慧,弘扬农耕文化

聊城新闻网 阅读:4 2025-05-12 12:42:25 评论:0

近日,聊城民俗学会在深入研究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黄河农耕谚语集》。这部集子收录了千条民间智慧,旨在传承和弘扬黄河农耕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我国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黄河流域的农耕谚语,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这些谚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黄河农耕谚语集》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农时、农事、农具、农作、农谚、农事活动、农事习俗和农事诗词。其中,农时部分收录了关于农事季节的谚语,如“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立春雨,立夏风,立秋雷,立冬雪”等,为农民提供了准确的农事时间表。农事部分则收录了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谚语,如“锄头有眼,汗水有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等,强调了农业生产中的细节和技巧。

《黄河农耕谚语集》的编纂过程中,聊城民俗学会的专家学者们深入农村,广泛收集民间谚语,并对这些谚语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筛选。这些谚语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农事习俗部分,收录了关于节日习俗的谚语,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佳节粽子香,龙舟竞渡喜洋洋”等,展现了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黄河农耕谚语集》的发布,对于传承和弘扬黄河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认识,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我国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其次,这部集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它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们在忙碌的农业生产之余,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黄河农耕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聊城民俗学会将《黄河农耕谚语集》作为一项重要成果,希望借此推动黄河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黄河农耕谚语集》的发布,为传承千条民间智慧、弘扬农耕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这部集子将成为人们了解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推动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集子为黄河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聊城新闻网,集新闻、视听、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门户,每日更新本地要闻、深度报道及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