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助力低效企业转型,盘活土地超万亩

聊城新闻网 阅读:6 2025-08-15 09:42:30 评论: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应运而生,通过倒逼低效企业转型,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是一种以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为核心的评价方法,旨在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体系通过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将企业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个等级,对低效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低效企业的整治力度。例如,浙江省对亩均效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电价、用水等政策,倒逼企业提高效益。江苏省则对亩均效益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通过“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我国成功盘活了大量土地资源。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万亩土地得到有效盘活。这些土地资源的盘活,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首先,“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在评价体系的作用下,低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其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以浙江省为例,自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提高了10%以上。

其次,“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在评价体系引导下,低效企业纷纷退出市场,为优质企业腾出发展空间。这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例如,江苏省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再次,“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各地政府可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低效企业的退出,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当然,“亩均效益”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亩均效益”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在推动低效企业转型、盘活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完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聊城新闻网,集新闻、视听、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门户,每日更新本地要闻、深度报道及便民资讯